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
发布时间:2018-07-31 16:12: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7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媒体通气会在广州生物院召开。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明通报了广州生物院的发展情况,研究院陈小平研究员、张必良研究员分享了他们在开发区创新创业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同出资建设。作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建院15年来,广州生物院以科技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成果转移转化与院地合作。已申请专利550件,其中国内专利430件、国际专利74件、PCT46件。已授权总量237件,其中授权国内专利212件、国际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一种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和第四届广东省专利优秀奖。从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称号。
利用资源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广州生物院是广东省6家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转化中心之一。自2016年被批准为首批广东省产学研专利育成转化中心培育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后,广州生物院选取干细胞及新型药物开发领域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全面加强研发过程中专利的信息利用、分析,梳理关键技术,挖掘薄弱领域,明确干细胞领域研发重点和空白关键点,围绕关键技术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形成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探索创建了一套以专利战略总体规划为纲、核心与外围专利布局策略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实现基于技术制高点的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研究院在科研项目立项前会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分析,同时根据自身专利制度的特点,结合产业结构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适合研究院内部的知识产权全生命流程管理系统,以此提升日常工作效率,把控知识产权成果质量。
与此同时,广州生物院还建立了干细胞技术研发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创新服务系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深度加工产业专利信息,开展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工作,从多个方面和国际、国内、广东省和佛山市等多个层面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产业和专利发展和布局情况及趋势,辨析知识产权风险,明确生物医药产业链、技术链、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劣势、创新路径及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建议。
识才尊贤 积极引进人才
除了超前的技术,优秀的人才也是促进研究院发展的推动力。出生在浙江、拥有美国国籍的张必良研究员便是广州打破户籍、国籍界限,积极引进人才的代表。2000年,已经成为麻省大学医学院教授的张必良回国参加第三届“留交会”,当时广州领先的政务服务水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刚来到广州科学城时,这里企业并不算多,但超前的硬件设施、交通路网设置以及贴心的服务,让我特别地满意。广州,尤其是开发区,在创业兴业方面,在对国际人才的重视层面,是我接触城市中最接近美国的地方。”透过留交会,张必良坚定了回国创业的信念,并于2004年在广州创办了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张必良表示,作为一家人才聚集型的企业,广州市、广州开发区在引进人才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扎根广州这么多年,我也介绍了很多朋友过来,这里有比较好的创业氛围。我对广州最大的感受就是吸引人才的政策实在,不务虚。”他表示,比如说千人计划,有些地方的配套不行,但广州就很好。再比如,广州越来越重视科技领域的投入,广东是国内最早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省份,一些科研企业能够很好地和大学进行合作,这些都是广州的优势。
责任编辑:林珏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