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家电影局在官网发布的《国家电影局关于2020年12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中,由内江市作者李莽和谢自生创作、浙江天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申报备案的电影剧本《大糖坊》已获同意拍摄。《大糖坊》是内江甜城三百年地域文化的缩影,地域文化就是世界文化,也是大内江八百万人民的骄傲。《大糖坊》立项这一喜讯,对心系甜城的人们来说,犹如一声春雷;这一喜讯,对《大糖坊》小说作者谢自生来说,正是牛年的开工令----人生最充实、最繁忙的阶段已经开启!正月初六,我们有幸采访了刚为拍摄电影《大糖坊》选景归来的“拐杖作家”谢自生。 中国报道讯(刘世彬 报道
刘世彬:谢老师,衷心祝贺您的长篇小说《大糖坊》迎来走上银屏,向世界讲述内江故事的好日子。“中国元素,国际表达”、“传播中华文化,倾听世界声音”是咱们中国报道的创刊理念,请您向我们的亿万读者分享您的喜悦。
谢自生:谢谢!首先感谢中国报道的关心和关注。大年初一,好些朋友通过各种方式,就国家电影局公布《大糖坊》正式立项的喜讯向我祝贺。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小说出版时,全国文化界著名作家发来的贺电,其中还包含将小说拍摄为电影和电视剧的希望与建议。对叠时间的卷轴,今日此景与过去的景象重合,不禁感慨感叹。六年的耕耘浇灌,也得到了当地党和政府、政协、文友们的帮助与斧正。与其说《大糖坊》的今日是我个人的绽放,不如说是在各界重视内江糖业故事的友人们,温情关注下的盛开。每想到这些,我感到特别地开心和激动。甜城内江天下闻名,这是天下内江人的喜讯,也是关心、支持内江糖业文化发展的所有人的喜讯。所以,我向各路友人发去信息:
感谢国家电影局,初一传来好消息!同意《大糖坊》拍摄,春暖花开待开机!
刘世彬:咱们内江的制糖业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造福一方,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甜城儿女。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江糖业逐渐成为历史,作为内江人,你做为一名辉煌制糖史的记录者,想来,为了这一天,您一定走过了很多难忘怀的岁月。
谢自生:是的。而这一切也应当多多感恩。感恩历史,感恩前人。若不是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福建人曾达一“两梱甘蔗”到内江龙门镇,与谢家兴发糖业,造福一方。也没有今天的《大糖坊》。
亦要感恩内江这座有着悠悠糖业文化的城市,她是我文学创作的生命之源。内江三千多家糖坊漏棚,所产糖量最高时,占四川省百分之七十,占全国百分之五十,与英国,日本,爪哇外国糖展开激烈激争,维护了民族糖业的地位;内江是全中国,全世界唯一命名的“甜城”;抗战中,日冦占领大半个中国,封锁了港口,使援华物资运不进大陆。特别是汽油断绝,使抗日的水,陆,空交通几乎瘫痪。是内江糖业人创新创业用糖液制成“无水酒精”,飞机都能用,恢复了抗战交通,为民族解放战争立下了丰功伟赜。
内江历史上以生产蔗糖、蜜饯闻名,素有“甜城”美名。历史悠长,文化厚重,内江的制糖业在中国糖业史上有着史诗般的意义。
而后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内江最近几十年已经不产甘蔗了。这段辉煌的历史正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记住这三百多年的艰苦创业历史,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创新创业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是我们的责任。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的曾家宅院被称作内江“甜城”的根,这座兴建于清朝末年的工程建筑以特有元素记忆着内江糖业的光辉历史,和曾家宅院相邻的谢家宅院,以前都是做糖的名门望族。我是谢家宅院的后代,201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第一部体现内江糖业发展历程的长篇小说小说《大糖坊》,满满记录着我对内江糖业前辈勤奋辛劳的追忆和怀念。
如果你阅读小说《大糖坊》,不仅可以看到书里的谢二爷和曾吉朋及儿孙们一个个近乎传奇的故事,还会不知不觉顺着辛亥革命、北伐讨袁、抗击日寇、清匪反霸等历史长河巡游一趟,重新领略那个时代的节奏,了解那时候的人,并由此领略《大糖坊》的内涵。
刘世彬:好的,我已认真拜读过,回味悠长。如此厚重的作品,需要采访,需要广泛搜集、整理资料,您是知名的“拐杖作家”,在行动不便的条件下,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谢自生:我把这部作品视为使命,为此,让我有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感谢党和政府以及政协、文友以及我家人的支持,是他们帮助我克服行动不便带来的困难,积极付出奉献,支持我的创作。我一直很感动。所以,《大糖坊》即将拍摄的喜讯传来,我们的爱心团队和家人都欢欣鼓舞,我由此想到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深夜里,我用手写板,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寒来暑往,靠着信念支撑的那些岁月……
刘世彬:长篇小说《大糖坊》的成功已很不易,你们是如何想到要拍摄成电影?主要想法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开机?
谢自生:我的小说《大糖坊》出版后确实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2019年4月3日,回内江过节的电影导演祝军,经热心读者的推荐,十分兴奋和激动,产生了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想法。为此,他立即改签了回浙江横店的机票与我会面。祝军曾在广西开过六年糖厂,从榨甘蔗汁、生火熬糖等全部流程都十分熟悉内行,对全部制糖业加工工艺很有经验。我便找到内江知名作家、记者李莽,三人马上达成共识——要为家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齐心协力将长篇小说《大糖坊》改编为电影剧本。以李莽和我为主要编剧的主创人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剧本,其间易稿15次,电影剧本《大糖坊》才终于尘埃落地。
1937年日本入侵,大部份国土陆续沦陷,异地绵白糖和沿海地区糖源断绝。为了击败日本侵略军,内江爱国糖业人士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不计得失、甚至毁家抒难,日夜奋战,为抗战生产了100多万吨食用糖、640万加仑可做为飞机燃料的无水酒精。
这一段历史鲜有人知,也是我们拍攝《大糖坊》的初心。我们不但要复原内江的制糖历史,也要让世界了解内江糖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伟大奉献。影片拍摄成功后将报名参加世界各种影展,全球发售,打造属于咱们内江的与众不同的名片,并以此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目前,开机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刘世彬:我们翘首等待更多的喜讯,谢谢您!
谢自生:谢谢!
责任编辑:郝桂锋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