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大漠起苍龙 长卷绘丹青

发布时间:2021-08-27 11:34:0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通讯员薛超)无垠大漠的黄沙曾掩埋了多少西域古道,回响千年的悠悠驼铃仿佛在述说它的渴望。如今,一条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穿行的大漠铁路正传递着希望,续写着丝路传奇。

和若铁路东起若羌、西至和田,是一条迤逦于昆仑山脉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的铁路,与现有的南疆铁路在塔里木盆地形成环形铁路网,成为世界唯一的绕沙漠环形铁路网。

中铁五局一公司和若铁路S4标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正线长127千米,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施工管段最长的一条铁路。自2019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不到两年有效施工期里,建设者们实现了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使宛若蛟龙的钢铁大动脉横跨沙漠,成为大漠深处的独特风景。

豪饮风沙当美酒 又将酷暑洗征容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十大沙漠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这里建设铁路,不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还要面对沙尘暴的侵袭,施工材料、施工用水的紧缺等等问题,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在这里稍微起风,便是漫天扬尘,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年浮尘天气多达90天。在每年5月份至9月份,正午最高温度可达40℃,施工现场的沙漠地表温度可到80℃。

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每个员工需要多付出平常几倍的努力,白天忙现场、晚上开碰头会、加班做资料,与时间赛跑,把许多“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变成了“可能”。可以说,爬行的蜥蜴,结群的骆驼,警惕的野兔……才是完成这项工程的见证者。进场仅用一个月,项目部便组建好了一、二、三工区驻地和搅拌站,打响了会战第一枪。

不畏风沙不说愁 敢把胡林立沙洲

和若铁路是国内首条采取植物防沙与工程防沙措施相结合的铁路,也是国内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治理风沙最长的铁路,其风沙路基段落长348.4公里,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段落为285.7公里。然而,把这一数字变为现实,并非易事。

项目部一直秉承“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理念,让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中铁五局一公司副总经理兼和若项目经理赵建斌在施工现场勘察时说的一句话。面对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和项目工程安全推进,本着永临结合的原则,征求当地政府的同意,决定开挖便道,再用RTK定位坐标沿路将防护路线一一规划好。

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项目部研究治沙方案,将风沙防护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13座防沙绿化灌溉水井的建设、206.82公里路基沿线高立式沙障、1117.9万平方米草方格、21.3万株乔木种植、135.1万株灌木种植、管道铺设3315.1公里。

任尔狂风沙暴舞 千锤百炼丰碑立

“修建一条经得起检验的铁路”是项目奋斗的目标。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就将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要求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各个部位和环节,从执行力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等方面加强管理,从施工细节做起,加强管控体系,实行精细化管理。

“不行,这个护坡骨架不平顺,得重来”,工区长刘心友现场连忙制止骨架施工。“不是我要求高,是项目部有规定,骨架必须平顺直,不能因为这一块骨架而影响了整体形象。”

为加强隐患整治,创建平安工地,项目部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开展 “安全行驶、文明施工、共建平安工地”主题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创建平安工地,营造了有序、文明的良好施工氛围。为达到精品工程标准,技术人员带头冲锋,每到一处工地,都仔细询问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难点等相关事宜,当出现技术难题时,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到现场开会进行指导工作。常态化的高标准工程品质,得到了业主多次肯定,施工现场更是多次被选为精品工程示范观摩点。

路地和谐扶贫真 民族团结一家亲

怎样让当地贫困百姓真正摆脱贫困,实现自力自足?

项目部多次对当地开展捐资共建、扶贫助教工作,在奥依亚依拉克镇修建扶贫养羊场的活动中,主动与镇政府沟通,向奥镇免费提供砂石料60000立方,水泥300吨,共价值价值36万元。同时主动联系政府和业主,希望通过鼓励当地劳动力参与铁路建设,掌握铁路建设技能,将“输血”变成“造血”。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且末县英吾斯塘乡、阿羌乡和托格拉克勒克乡组织了100余名贫困户来到项目,参与铁路附属工程建设,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以人为本抓党建 万里沙疆扬新风

项目部党支部把项目党建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以“服务施工、奉献和若”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办公区、职工宿舍安装了空调,为职工配发了凉被、凉席、蚊帐、花露水、茶叶和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和药品。同时,加强食堂管理,做到饭菜可口、卫生,在高温施工期间,为施工现场人员配送纯净水、绿豆汤等。

如果说恶劣生活环境和施工条件尚能克服的话,在和若铁路,最难克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这里交通极不便利,需要转乘几次航班,历时两天才能到达。寂寥无垠的沙漠,让人仿佛与世隔绝。“前段时间,天天扑在工地上,白天黑夜都分不清,根本没有时间和家人打电话,现在节点完成了,任务没那么重了,也可以趁着暑假时间把老婆孩子接过来团圆。”说着说着,赵建斌眼睛有点朦胧,不知是愧疚还是欣慰。

在这片亘古荒原上,中铁五局一公司和若铁路的建设者们战风沙、斗严寒,只为给贫瘠荒芜的土地带来生命的气息和希望。

责任编辑:郭远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