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醴陵人的桥

发布时间:2018-11-23 16:16: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一个人,经常的默默地漫步渌江河畔。
  
  这条路走过了无数次,四季的很多日子都在此留下了我的身影;但每一次都总会慢慢地停下脚步,静静地,久久地凝望一座桥_渌江桥。
  
  渌江桥在我眼前静立,那圆的十孔桥洞、方的石块、直的桥背,就是一尊卓尔不凡的雕塑,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方圆之间是那么的和谐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似乎每一块麻石都被建造者们为它找到了最佳位置,都是为成就这座桥而生,独一无二又浑然一体;先祖的智慧在这河面上熠熠生辉而又隽永悠长。
  
  在每个醴陵人的记忆中,有谁忘却过曾经脚扣桥面石板的快乐声音么?从近乎四十五度倾斜的引桥上来,一登桥面,视野顿然开阔,心中若有阴霾者,为清风吹拂,早已烟消云散;在这城区最高的地方,极目西山的郁郁葱葱,心旷神怡;又有谁能否认自己曾不止一次地趴在栏杆上望着河水发呆呢?
  
  一碧的河水悠悠,不知流淌了多少个晨与昏,在水天一色单纯而明亮的背景中,桥的倒影优美地与西山一同融入了水里,那么清晰,那么自然,与临河的古老木楼互为映衬,在这一副天然而绝美的水墨画图中,不知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若是晚上,有圆的月悬于幽深澄明的天,桥便在一种几乎充满天地的静谧光辉中,俨如一位深思的智者,聆听河水浸润了月色的微鸣;怀抱有情人的窃窃私语,感受这世界不平静的律动。它威武、威严,用横跨千年的气概,安然地展示它端庄、厚重的静美。
  
  默默地与桥对视,在近千年中,不知有多少怀有心灵之士与它对过话,为它感动或为它潸然泪下。从浮桥到木桥再是石墩桥,屡修屡毁二十余次,包含了多少悲哀和血泪,执着与希望,沉重和耻辱,乐观与坚强;它始终默默地立在渌江之上,垮了,立起来;再垮,再立,犹如一个坚韧的男人。桥的历史不正是醴陵人的历史么!桥的品格不正是醴陵人的品格么?
  
  喝着渌江水长大,几十年间,我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的周围,而且是越来越近,仿佛有根绳儿 ,拽住了我的心。
  
  我每天经过桥去上班,又下班,同路的人就有很多。
  
  ……
  
  今天已是黄昏了,在桥上散步闲谈的人很多,我独见一对盲人夫妻,他们面向夕阳靠在栏杆上在谈着什么,旁边有个老者在拉二胡,正深深地陶醉在自己安排的旋律里;阳光的沐浴中,男人的脸在随着音乐的旋律变幻,脸上有着我不曾见过的安然和光亮;女人紧闭的双眸朝着男人,被夕阳浸润了的脸却妩媚得像出嫁的新娘。我就那么大胆地看着他们,听他们说话:“儿子在外面这么有出息,过几天回来看我们,我们要做些啥给他吃呢?”
  
  “他想吃啥我们就做啥呗。”
  
  “嗯。”
  
  “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到这桥上来玩了,我们就在这里接他,好不好?他去的时候我记得我们也是送他到这里的。”
  
  “嗯。”
  
  “我们回家吧。”
  
  “好,回家。”
  
  我看他们互相搀扶,穿过人群,到了桥的那头。
  
  这桥通向千万人的家,也通向远方,它是醴陵人心中永远缠绵的一个情结;但也许这又不仅仅是醴陵人的桥。
  
  作者简介:
  
  肖晓菲,女,1972年生,2013年5月加入醴陵市作家协会。
  
  2016年8月任作协女作家部部长助理
  
  2017年元月任市文联办公室秘书。
  
  2018年4月任市作家协会理事。
  
  2018年六月任工商联总商会办公室主任。
  
  报告文学发表于《湖南报告文学》,几十篇散文散见《文笔峰》、《凯风网》、《湘东文艺》。
 

责任编辑:陈杰玲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