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示了,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认定内江市资中县等21个县(市、区)达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评定标准,资中在农村路网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根本遵循。
近几年,资中县坚持“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理念,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抓手,加快构建“外畅内联、畅通乡村、联组入户、联线成环、便捷高效”的农村路网体系。截至目前,全县301个建制村实现“两通”率100%,公路网密度达到208.96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质量农村路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近日,记者乘车从资中县银楠路拐向银山镇岗石村村道,途中一条全新亮彩的柏油路令人眼前一亮,红蓝相间的4.5米拓宽道上,车辆通行标识、骑行道标识、货车限行栏杆等清晰明了;公路两旁的柑橘树上挂满了即将进入采摘期的鲜果,绿植、鲜花点缀绿化,更显乡村风情。
干净整洁的公路风景,让人不禁放慢脚步。“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四好农村路建设。”岗石村党总支书记包洪彬介绍,此段路长约860米,在加宽的基础上进行彩色沥青铺筑,新建水沟800米、护坡1200平方米、便桥1座,同时还增加了道路景观绿化,不少村民都喜欢饭后出门散散步。
路建好了,管护好是关键一环。资中县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刘斐告诉记者,按照“县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原则,对于四好农村路的管护,每年配比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道路养护、机具采购、绿化修剪、人工费用等。“我们安排了固定的护路员每天巡逻,清扫路面垃圾、清除路边杂草。”包洪彬说。
包洪彬表示,彩虹路通行后,为游客采摘、村民休闲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惠及平安寨社区、碾子湾村、金紫铺村等周边村,“这也为我们发展休闲旅游添砖加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而这只是资中县高标准打造“品质路”的生动缩影。
县道贯穿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近年来,在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资中县建成旅游、生态产业道路419公里,黑化、硬化农村公路3000余公里,农村等级公路比例达98.4%,高等级铺装路面公路比例达90%,将路域环境整治与改善人居环境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高度。
资中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勇军说,“我们还通过‘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示范村评选,不断丰富农村公路的发展内涵,以点带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盘棋”布局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资中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重点发展任务突破攻坚行动,编制《资中县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2021——2035年)》等专项方案2个,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高速公路、落地互通、快速通道相结合,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群众增收等工作融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统筹推进,“一张图”谋划、“一盘棋”建设。
在位于资中县新桥镇的板新路改建现场,已经完成路基建设的道路偶有车辆通行。受天气影响,当天施工现场只有几名工人在进行路沿石挖槽、路基排水等作业。施工方负责人谭兴华告诉记者,路沿石挖槽要根据沿线住户实际情况,调整挖槽搭桥通户方案,方便沿线村民出行。
据了解,板新路改造项目全长5.473千米,设计时速30千米/小时,起点位于板栗桠街入场口,终点位于新桥镇(原兴隆镇)入场口,是到新桥镇最便捷的交通要道,也是群众呼声强烈的改造路之一。“以前的烂路,小轿车大概能跑10千米/小时,给老百姓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刘斐说。
聆听社情民意,修好“民生路”。按照“建好新道路、连接断头路、打通瓶颈路”思路,资中县加快推进10条县道、3条乡道、26条村道等173千米农村道路建设,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归沙路、球马路、板新路纳入改造范围。
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是关系群众美好生活的民生基础,更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板新路段企业多、住家户多,为了方便车辆通行,项目采取分段施工建设,自今年2月进场,已完成约2千米建设并通车,剩余阶段已完成路基部分。”谭兴华表示,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确保12月底建成通车。
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百姓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始终把质量作为农村公路的‘生命线’,对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蒋勇军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规范管理好农村公路网,精细化养护,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全路段、全时段监管,做好交通运营、交通助产、道路监管,让农村交通更加便捷、舒适、美观,实现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路,铺下的是希望,延伸的是梦想
路,凝聚的是财富,连接的是民心
沿着一条心路,构筑一份梦想
今天的资中正迈着交通惠民的步伐
为全县乡村振兴发展
注入着鲜活的能量!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