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印发实施,南沙站:大湾区中心枢纽
发布时间:2019-01-16 19:31:3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林丹贤 报道)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规划明确2020年广州将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35年建成全球交通枢纽。记者留意到,规划中南沙将形成“双芯两极”客运枢纽布局和“双核一带”货运枢纽布局。南沙站枢纽更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枢纽。
目前,南沙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布局“七横七纵”高快速路网,形成“双环+九射”内部路网主骨架”,构建区域水路客运体系,用三到五年时间迈向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中心。
南沙集聚港口货运功能
规划显示,重点围绕以南沙副中心和广州港为载体的国际航运枢纽,以空港经济区和白云国际机场为载体的国际航空枢纽,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等)为载体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组成的三大战略枢纽,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广州南站和广州站—广州东站等组成的交通枢纽三角区,调整枢纽站场布局,优化交通网络结构,完善综合交通互联互通体系。重点加快南沙副中心(南沙自贸区)与主城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空港海港是广州建设全球交通枢纽的承载主体,是提升全球性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的战略资源。海港方面,将优化广州四大港区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南沙港区,实施广州港出海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等一批重大港航设施,实现港口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集聚,建设邮轮母港和休闲码头,支持旅游经济和休闲产业发展。
形成南沙“极”“核”格局
规划同时明确“双芯两极”和“双核一带”的客货运枢纽布局。客运方面,“双芯”指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芯,和依托广州中心火车站(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站等为主的“主城芯”;“两极”是指以南沙邮轮母港、南沙站为主的“南沙极”和新塘站、增城站为主的“东部极”。货运方面,以广州港南沙港区为核心形成“南沙核”,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同时围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打造“航空核”。
值得关注的是,南沙站枢纽和南沙邮轮母港枢纽被定位为一类客运枢纽,庆盛站被定位为二类客运枢纽。其中,南沙站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枢纽,高品质一体化服务城市综合体,珠三角城际网重要的枢纽站点;南沙邮轮母港枢纽为全国邮轮始发港之一和水上休闲中心客运港;庆盛站为广州南部重要综合客运枢纽。
此外,南沙还将进一步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包括规划及建设深茂铁路、赣深高铁南沙支线、南沙港铁路等。
用三到五年时间迈向大湾区交通中心
◆ 聚焦点:国际航运,构筑联系穗港澳水上客运中心
南沙将推进8个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86.6亿元。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正处于施工阶段;南沙港区近洋码头、海嘉汽车码头等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同时进一步研究利用邮轮母港、南沙客运港优化提升建设为龙头,构筑联系穗港澳、辐射东南亚的水上客运中心。
◆ 聚焦点:轨道交通,通过两大枢纽接入国家高铁网
南沙将通过南沙枢纽、庆盛枢纽接入“八纵八横”国家高铁网中的“4纵”“1横”通道(其中,4纵为深茂、京九、京广、贵广;1横是南广)。目前南沙轨道交通主骨架初步构建,共规划有轨道交通16条,规划线路总长约461.2公里,包括已建成2条里程约55公里,新(在)建2条约53.2公里,前期12条段约353公里。广深港高铁、地铁4号线及南延段已建成投入使用,南沙港铁路、地铁18号线正在施工中。
◆ 聚焦点:高快速路,谋划三高三快快速通道体系
目前已规划形成“七横七纵”高快速路网,总里程316公里(已建成7条里程176公里,在建3条约30公里,前期7条110公里)。同时构建与市中心城区的“三高三快”快速通道体系。据悉,虎门二桥将于今年5月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建设进展顺利。“三高三快”通道方面,南沙段共11个项目,其中南岗大道(南沙港快速至广珠东线段)工程、黄阁立交已开工建设。
责任编辑:陈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