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虎门渡口正式停运

发布时间:2019-05-26 21:03: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徐江钥 通讯员:林丹贤 摄影:刘伟 报道)汽笛声起,最后一班渡轮“66-05”号缓缓靠向码头,其余已完成渡运任务的船呈一横排停靠在虎门渡轮码头岸边,“呜……”他们同步响起鸣笛声,共同宣告历史使命的完成。5月25日傍晚6点30分,虎门渡轮码头收费处的入口通道正式封闭,挂出停止渡运的公告,记者在现场看到,络绎不绝的车辆正从出口通道中驶出,三五成群的旅客也通过人行道离开虎门渡轮码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搭乘虎门渡口的渡轮,眼前的一切,将随着虎门渡口的关闭成为回忆。

见证:我们和渡口一起长大

虎门渡口停止渡运的消息一出,两岸居民纷纷赶来,希望能够抓住“最后一刻”乘坐渡轮。傍晚时分,一艘艘渡轮陆续靠岸,许多旅客在靠岸后现场拍照留念,有的旅客靠着栏杆眺望熟悉的码头,有的旅客和身边人聊起往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这座通航二十八年的渡口告别,久久不愿散去。

每天相伴的渡轮要停运了?得知虎门渡口要关停的消息,吴燕飞有些难以置信。吴燕飞依稀记得,自己年幼时,父亲因做生意买了第一辆泥头运输车,父亲带着她第一次坐上了渡轮,那种兴奋和喜悦的感觉留存至今。上学后,因为父母在虎门做生意,吴燕飞在南沙念书,渡轮就成了吴燕飞唯一的交通工具。后来吴燕飞成家,把家安在了虎门,没想到父母又回到南沙定居,机缘巧合下她也在南沙工作,渡轮又成了吴燕飞的首选出行方式。“好像冥冥中总有一种牵绊。”吴燕飞和虎门渡口的情愫一直未断。

张志荣和张照民两兄弟是傍晚6点05分踩着点赶来的,“我们还没出生就开始坐渡轮了!今天专门来体验一下最后一班船。”弟弟张照民笑着说,原来,兄弟俩的外婆就住在虎门,父母结婚后,就经常带着兄弟俩坐渡轮到对岸去探望外婆,几乎每一两个月就要坐一次,哥哥张志荣还记得,坐船的时候,父亲给他们讲过,以前没有虎门渡口的时候,只能坐小船到对岸。兄弟俩一天天长大,渡口的码头越开越多,也越来越“年长”,在虎门渡口停运的最后时刻,他们如愿坐上渡轮,给20多年的回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舍:渡口留下了共同的回忆

家住芦湾村的韦姨趁着休假当天,精心打扮了一番,她想要再感受一下这座相伴多年的码头。“虎门渡口未建成时,想去对岸只能搭快艇,颠簸且不安全。”韦姨告诉记者,年轻时她和姐妹们喜欢到对岸去走亲戚、采买年货,但快艇不稳定的出行时间和营运方式让出行的次数大大减少。虎门渡口的建成,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选择,稳定舒适的环境使得两岸居民更愿意互相沟通往来,人近心也近了。

南沙居民梁先生开着车带着已经在念大学的女儿乘坐渡轮,一起回忆那些年在虎门渡口发生过的点点滴滴。已经退休的梁伯专门带着妻子、儿子和媳妇来到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在虎门渡口关停前,他再次踏上自己最熟悉的渡轮,看着渡轮沿着走了无数次的航线前行,眼前的珠江水面涌动着,梁伯的内心也翻涌着,难以言喻的不舍之情从眼底蔓延开来。

纪念:骑友团出动留下渡口印记

记者留意到,最后一天乘坐渡轮的旅客中,还有不少骑行爱好者。骑友发林就是在4点多下班后专程从番禺广场赶来的,“希望能够再感受一次,因为渡口关闭后,我以后可能就很少机会去对岸骑行了。”发林告诉记者,他是从2013年开始玩骑行的,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虎门渡口带来了很多便利,他们常常到南沙来骑行,再通过乘坐渡轮到对岸,可以节省至少70-80公里的路程,也能够更完整地观赏两岸风光。

“这几天,珠三角区域的骑行爱好者微信群非常热闹,大家都在组织队伍,一起到渡口来坐渡轮。”另一名骑友老柴头笑着说,早上5点多就有人出动了,仅他了解到的,这两天从顺德、中山、广州、东莞、深圳、珠海、惠州等区域出发,到虎门渡口来的骑友,就有至少400人,大家都期望能在虎门渡口关停之前,留下自己的足迹。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