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蕉门河中心区将现“双塔”斗妍

发布时间:2019-05-29 19:48:2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徐江钥 报道 通讯员:林丹贤 摄影: 刘伟 报道)5月23日,南沙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开征询意见。该次调整涉及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南沙DN0103、DN0107、DN0207共三个管理单元,位于进港大道与环市大道交叉口周边及市民广场两侧。公示日期共30天,自5月23日起至6月22日,公众可通过登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www.gzlpc.gov.cn),在对应公示页面下方直接发表意见。亦可通过发送邮件至电子邮箱、信函邮寄等方式反馈意见。

图:俯瞰蕉门河

根据调整,该片区将从高效紧凑土地开发、高品质场所与景观营造等方面优化市民广场周边整体城市空间。通过将市民广场两侧地块从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务商业混合用地,商务用地、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南北向绿廊及滨水绿带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用地兼容性。

同时将沿进港大道两侧防护绿地由30米调整为25米,将3.52公顷的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业商务设施用地,原商业用地兼容居住调整为商业商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独立。调整后,居住用地3.07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减少2.08公顷,绿地减少0.99公顷,达到区域平衡。

经过调整,该区域毛容积率由1.07增加至3.05,计容总建筑面积调整为97.78万平方米,居住人口为7252人。

高品质场所与景观营造是该次调整中最亮眼的部分,蕉门河中心区地标门户形象塑造将由合理布置形成的天际线来完成,地标塔楼高度由150米调整至290米。沿进港大道建筑高度由80米调整至90-150米,沿路界面塔楼前低后高,增加沿街裙楼层次。市民广场两侧地块功能混合后,由原建筑高度24米调整为40-240米,形成“双塔”地标。

该区域规划建设的图书馆、科技馆、市民中心、美术馆的外部空间,可通过中央公园实现有机融合。通过空中绿色廊桥将中央公园与金洲山紧密相连,共享空间的可达性实现最大化。

在交通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结合15号线站点,通过步行通道与地下空间连通DN0103和DN0207中的两个地块,并在DN0207地块内配置公交首末站,面积不低于6500平方米,全面提升该区域的公共交通可达性。

在DN0107管理单元范围内,还将新增幼儿园一处,另于环市大道西侧、沙螺湾涌东侧新增一处小学,用于扩大环市大道东侧现有小学规模,满足逸涛东片区教育配套需求。同时,根据《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配置教育、行政、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19处共计2.49万平方米。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