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在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中,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在吃透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大胆创新采用“小额工程建设模式”,让农民全程参与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设计、建设、监管,呈现共谋共建新农村的喜人局面。
据悉,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胆创新建设模式,依法依规简化工作流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科学决策。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到省内外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考察学习,区委农办牵头组织联合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各自然村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广泛听取镇村干部、农村群众对开展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意见建议。二是选定建设模式。创建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人,不是看客。考虑到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该区结合本区实际和农村工作特点,最终决定采用以区委、区政府为主导,镇政府、行政村为责任主体,自然村的项目建设理事会为项目建设主体,区委农办负责统筹协调,区住建局负责技术管理服务的“小额工程建设模式”。三是创新工作流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项目组织管理流程进行大胆创新,依法依规确定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项目申报和审批、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6个步骤。各有关部门组成新农村建设项目审核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对建设项目进行会商会审,以“一门式”的审批一揽子解决所有审批问题,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限。
韶关市曲江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凸显。实现“多快好省”。在该建设模式的带动下,该区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完成29个省定贫困村320个自然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整治建设任务,平均每个项目的建设工期在3个月左右,平均每个自然村的建设成本在85万元以内,且没有出现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示范村建设实现“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达到“三个可控”。一是实现时间节点可控,确保年底完成创建任务。二是实现资金可控,少花钱多办事,保证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三是实现质量可控,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此外,“三大好处”凸显。一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小额工程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提高了村民、社会组织、外出乡贤等共谋共建示范村的积极性,村民自发投工投劳,乡贤踊跃捐资捐物。二是工程转包得到控制。由于建设目标明确、成本清晰可控、管理直接到位,有效防止了工程层层转包,确保有限的资金都用到工程上,避免项目资金浪费,也保证了工程质量。三是培育壮大了本地建筑企业。由于本地建筑企业承接了绝大部分的工程项目,建筑业产值全面提升,企业参与农村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建筑企业在该区扎根落地。
责任编辑:林珏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