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我们的医生王三贵:优秀源自对医学极致的热爱

发布时间:2019-11-08 16:52: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徐江钥 报道)2013年全国保胆取石学术研讨暨手术演示会议在东莞举行,一位来自东莞南城医院的医生将自己在十几年的手术中收藏的1500多块胆结石向在座的参会人员展示,一时间震惊四座。人们觉得这位医生做事很细心、很专注,我们取出的结石扔掉了,而他可以保留下来做标本,这是个了不起的人。而接下来极具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演讲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认可。就这样,他的名字在业内传开了,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他的从医之路也开启了全新的篇章。他就是人称“结石王”的东莞南城医院院长王三贵。

从医路:“想做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为王三贵院长做专访的那一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专访几乎是穿插在他忙碌的一天中完成的。中午吃了简单的工作餐,他就直奔手术台,直到我们的专访结束,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处理。因为有些病人一定要他亲自过去看看,即便身在院长的位置有很多行政事务,但是在他心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说起他的从医路,他说:“初心就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在他老家的地方,人们习惯把医生叫先生,先生不仅能帮人看病,也是乡里乡亲的和事佬,能帮大家解决问题。高中毕业要参加预选考试,通过的才能参加高考,他的成绩参加高考没问题。关于学什么,想来想去,他决定像“先生”那样,做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从医路就这样开始了。

在之后工作的这些年,无论做人做事他始终坚持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准则。他的办公室主任说:“他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我们一群人被他一个人带着走,我们都累,他却不累,全年工作330天以上,把患者看做自己的亲人。”手术室的护士说:“无论他有多累,每当走进手术室,穿上手术服,感觉他整个人瞬间精力充沛,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多年前,他曾救治了一位被出租车碾过腹部的东莞献血哥。回忆起那天的情形,一切历历在目。他说那天晚上11点接到电话,他即刻通知“把患者直接送手术室,各相关科室医生全部到手术室集中”(这也是他开创的意外伤害危重病人紧急救治的流程再造先河,不检查,不谈话,集中所有抢救资源向手术室集合,为有效抢救赢得时间,后来也在很多医院进行了推广),他一路超速开到医院,警察紧随其后对他问话,他言简意赅的回了三句话:“车从肚子上碾过去了,可能死可能活可能残,还有生命迹象,要尽力救”,便直奔手术室。看到手术台上的病人,他说:“很严重,血压很低,心跳很慢,做胸外按压,输血,补液,稍微有生命迹象再给他做手术,一打开满肚子都是血,肝脏不用切,像蒸熟的土豆一样,已经碎了,一块一块,不用切就拿出来了,肠子断了四五处,当时医院里面只备有四个单位的红细胞,快速把四个单位红细胞“挤进”病人血管里,病人有了好转,就开始一边调血,一边手术。不行就停,压住他,输点血,好点再做。”

就这样,手术持续了21个小时,输进去两万毫升的血,相当患者换了四五次的血。由于病人情况不稳定,整个团队就在病人隔壁的病房守了七天七夜。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五次手术,病人终于进入了恢复期。而这时,他又带领大家为这位献血哥捐款,还给他买吃的补充营养,时至今日,这位献血哥已经完全康复了,但是这个故事却留存在人们的心里。类似于这种紧急的外伤救治还有很多次。他从来都以“医者父母心”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病人。

极致的热爱,培养国内一流“保胆取石”团队

走进东莞南城医院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玻璃柜,这里面展示了2000份人类结石,每个病人拿着自己的超声报告来这里对照就可以推测自己结石的种类、可能的成因及治疗方向。这就是2017年创建的全球首家智能化结石分类型人类胆石博物馆,王三贵为这个博物馆准备了十几年的时间,得到了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钟世镇的支持和指导,但是更让钟院士看重的是王三贵在医学之路上钻研的精神,所以钟院士也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工作站。

他除了在一线治病救人,还累积发表论文35篇,参编专着4部,获得12项国家授权专利,其中2项国家发明专利,承担东莞市科研立项6项,获得东莞市重大科研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成果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第一完成人)。通过不断努力,使广东省创伤科研救治中心-胆道疾病临床科研基地、广东省医学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城医院基地、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等纷纷落户南城医院。现在人类胆石博物馆一年接待群众达36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院长来参观后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他的带领下,东莞南城医院已经拥有了一支国内一流的胆石专科团队,来找他们手术的患者来自除西藏自治区外的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医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位来自美国的病人,因为自己的信仰始终不愿意进行胆囊切除的手术,直到在微博上发现了东莞南城医院的这个团队,他决定亲自到中国来一趟。到了南城医院,他静静的观察了几天后决定住下来,和医生一起讨论自己的治疗方案,手术方案,最后成功的在这里进行了保胆取石的手术并且很快康复,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还专门发邮件回来对这里的医生表示感谢并且对医术表示肯定。

在采访中,我问王三贵院长,如今胆石微创手术已经比较完善了,您未来还想怎么去发展进步呢?他说:“可能技术上更加精致,现在手术是三孔,以后我们可以做单孔,微创,不引流。甚至未来可以在体内植入一个人工马达,经过人工马达把胆石粉碎后直接排泄掉就行了。还有基因治疗,如果是遗传问题,我们经过基因手段,在出生之前就把问题解决。在大健康背景下,人们早期预防、早期体检、积极干预治疗,今后的手术会越来越少,几乎走向不手术,那是最后的必然趋势。”他的这些设想不仅是医学上的进步,更是每一个老百姓希望看到的事情。同样的外科手术他做多少次都不会厌倦,因为他要看细节,细节总是不一样,每次都能悟到新东西,这种成就感,就是支撑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他说:“做的不好会打击人,但是打击过后还是要把他做好”。我想这也许就是热爱的力量,永远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青年医生“要有爱心,要坚持”

医患关系在这里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每位医生和病人之间都可以敞开心扉聊天。王三贵要求医护人员要经常进行自我批评,从自己开始,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的团队里面不能有短板,无论病人找到谁都等于找到他。

他说做医生要真诚有爱心,病人找到你就是为了看病,你想办法把他的病治好,这是最简答的道理。当问到他有什么忠告给年轻的医生时,他说:“做好医生要有爱心,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如果这个患者是你的亲人,你怎么办?你和他怎么交流?你给他什么态度?如果是自己的亲人肯定要问过好多好多专家,问了好多好多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这些怎么去解决,如果你把病人这样去处理不就没事了。”

很多年轻人也许站在人生的路口上摇摆不定,怀疑自己走的路对不对。王三贵院长说:“人生要去积淀,我也是从干一行厌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的,我虽然喜欢医生,但在开始的十年面临着能力和期望值的差距,总是让人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外科医生很难,但经过十多年的沉心积累,我发现,社会上每个职业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别人做到了,是别人坚持了。”朴实的语言透露出一颗真诚的心,医生的工作平凡而又伟大,艰辛而又劳苦。王三贵以一种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弘扬医生“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品格,也正是他的这份专注与热爱,让他获得2017年第六届东莞市道德模范、2017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2018年广东好医生、2019年东莞市百名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时间不会停歇,未来的每一天,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王三贵和他的团队依旧会忙碌的穿梭在东莞南城医院的病房间,用真诚和热情滋润每一位患者的心田。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