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近年来,广州市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了覆盖困难群众生活各个方面的安全保障网,扎实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我才20多岁,非常期望可以通过工作增加社会经验,能够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让家人生活更加美好”。由于肢体障碍和缺乏技能,多次求职未果的低保居民陈先生(化名)如此表示。今年五月,在街道残联招聘的帮助下,陈先生找到皮具店铺的一份工作,并主动参加社工站组织开展的岗位培训,积极参与义工服务。经过培训和实践,他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胜任和陌生人聊天、有能力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据了解,广州市不断推进社会救助扩面提质,将社会救助由过去的“重物”向“重人”转变,从“经济救助”向“服务救助”转型,着力构建以赋能为中心的救助体系。统筹整合全市社会救助事务,对接困难群众服务需求,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启动社会救助服务清单梳理、救助机制作用发挥、救助方式转型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由生存权保障向发展权保障的改革创新路径。实施民政服务对象能力提升试点,在荔湾区东漖街、白云区金沙洲街启动了以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体为重点的能力提升试点工作。通过整合民政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等资源,采取心理辅导、专场培训、技能提升、推荐就业等方式,提升低保低收入群众就业能力,推动困难家庭实现“造血式”发展。目前已累计举办专题培训会3场,吸引约240名困难群众参与,共有36家企业提供了近180个岗位,成功推荐了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广州市逐步完善了以本市低收入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等情况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增长机制,2019年广州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840元/人/月再次提高至1010元/人/月,低收入标准按低保标准的1.5倍联动提高至1515元/人/月,特困供养标准在低保的1.6倍与现行标准择高享受。2019年,为应对猪肉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造成的基本生活影响,广州市先后向低收入居民发放了8次价格临时补贴,发放资金约73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近百万人次。
此外,广州市通过建立完善低保管理机制、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机制、困难群众分类救济机制、特困人员服务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体制,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使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等工作得到有效规范。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