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树洁 报道 通讯员廖培金)近日,在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开展“2019广州慈善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以此关注羊城慈善新动力,推动形成现代公益慈善格局。回顾2019年,广州在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亮点。
公益时间银行掀热潮,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2019年6月底,广州启动《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工作,为广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大力推广公益时间银行,鼓励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按照1:1的比例将志愿服务时数转换为时间积分,用于兑换服务和物资,并倡导志愿者将时间积分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兑换服务和物资,实现“二次公益”。截至2019年底,广州市注册志愿者超过297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2358个,累计奉献志愿服务5777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间20余小时。
强化科技支撑,电子捐赠票据全面推行
在慈善捐赠领域,广州市于2019年面向全市慈善组织举办慈善组织电子捐赠票据业务培训,启动全面推行慈善电子捐赠票据,打通慈善电子票据捐赠系统与捐赠平台的渠道。2019年9月20日,广州市慈善会开出全市首张慈善公益领域电子捐赠票据,成为全市首家具备开具电子捐赠票据功能的社会组织,受到行业高度关注,广大慈善组织先后启动电子捐赠票据功能开发,解决传统捐赠票据开具方式带来的财务人员投入时间精力多、票据邮寄成本高、开票流程繁琐和周期长等问题。
深化慈善城市理论研究,慈善事业迎新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深化慈善城市理论研究,于2019年牵头成立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委员会,20多个城市的慈善会(慈善联合会)担任成员。在研究基地的推动下,广州先后举办了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座谈会和慈善城市发展研究暨第三届慈善法律与政策研究年会,发布《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9)》《广州市2018年度区域慈善指数报告》,推动广州慈善理论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
《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广州以创建“慈善之城”为总抓手,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市公益慈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慈善的样本效应逐渐凸显,一个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公益慈善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附:2019广州慈善十件大事
1.广州市慈善组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成立公益时间银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3.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会)和社区慈善捐赠站点,推动“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4.广州市公益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关爱困境儿童
5.广州市2019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再创新高
6.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开展湾区慈善交流合作
7.成立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委员会,深化慈善城市理论研究
8.广州公益人罗志勇当选CCTV年度慈善人物
9.广州全面推行慈善公益电子捐赠票据
10.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换届,新一届理事会公益慈善组织占比超九成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