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报道)3月17日下午,四川省绵竹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随四川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一道,离开武汉返回四川。
绵竹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4名队员,于2月9日出发奔赴湖北武汉。他们随四川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汉阳方舱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3月8日,汉阳方舱医院休舱,姚红蕾、李元洁2名队员转战武汉红十字医院继续协助开展救治护理工作。3月17日下午5时许,载着绵竹医疗队队员的民航客机平安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他们将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调整。
当天下午6时许,我们与绵竹医疗队队员取得联系,回顾了他们近期的工作情况以及回家以后最想做的事情。
李元洁:有一种光荣,叫火线入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16日,李元洁与德阳援助湖北医疗队的19名医护人员在驻地举行了庄严的入党仪式。队员们右手握拳,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加入党组织是李元洁一直以来的心愿。绵竹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4名队员中有3名都是共产党员,在武汉的每一天,李元洁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大家在这里非常认真勤奋地工作,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看到队友们的敬业,李元洁备受感动。“身边的优秀党员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就像我面前的党旗一样,让我坚定地跟着他们一起前进、奋斗。”
经过深思熟虑,2月底,李元洁在前线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武汉执行援助任务期间,李元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更赢得了患者的充分信赖。按照组织程序,近日她被批准入党。“火线入党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担当。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宣誓仪式上李元洁表示,她将以此为起点,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做到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姚红蕾:是“护理之星”,也是“灵魂画手”
在同事的防护服上尽情涂鸦,有的画在后背,有的连前胸也被涂满……画画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评为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护理之星”的绵竹医疗队队员姚红蕾。
3月8日,汉阳方舱医院休舱后,姚红蕾和李元洁2名队员转战武汉红十字医院。“每天都跟打仗一样,大家的精神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姚红蕾告诉记者,为了营造轻松的诊疗氛围,四川医疗队特地在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画了各种萌萌的卡通人物。喜欢画画的姚红蕾也拿起画笔对队友们的防护服“下手”,画上了大雄、周黑鸭等惟妙惟肖的图案,大家都戏称她是“灵魂画手”。
很快,更多的人知道姚红蕾会在防护服上画画了,大家都来找她帮忙:“红蕾,快帮我画一个!”“我要卡通要可爱的!”寥寥几笔,一个举着气球的可爱小男孩就画成了。据悉,为了给队友加油鼓劲,姚红蕾还特地为每件防护服上“量身定做”不同的漫画,让队友们“背”感温暖。
“效果还不错,俏皮可爱的图画也给病房增添了生机,有些患者看到漫画开心地笑了。”姚红蕾说,这些卡通版防护服让患者抬头就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也让医护人员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在缓解大家心理压力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鲍冬梅:你们守护病人,我守护你们
3月8日,结束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工作后,鲍冬梅和一些队员在原地休整待命。为了让值班很久的感控监督员休息,鲍冬梅特地申请上驻地的院感班。
院感人员是医疗队的“安全大管家”,他们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在工作期间出现交叉感染,从穿防护装备,到吃饭喝水,工作琐碎繁杂还得特别仔细。“我们是所有医护人员回家的最后一道把关口,我们要让所有人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鲍冬梅告诉记者,在到达武汉的当天晚上,院感人员就对医疗队驻地进行了三区划分,由外至内划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轮值院感班期间,鲍冬梅需要背着装满消毒药水的喷雾器,为每一位进入驻地的队员进行鞋底消毒,盯着每个人换上鞋套,每穿脱一样东西做一次手消毒……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位,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3月17日,医疗队返回四川,鲍冬梅的院感班也结束了。“院感人员的工作远比我想象中的辛苦和累,即便不用一直走来走去,负重工作那么久也很不容易。”不仅如此,每当队员们出发上班时,鲍冬梅还不忘关心提醒大家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这种“啰嗦”也让人倍感温暖。“我要保护好每一名战友,一起共同战胜疫情,平安回家。”
徐助伟:回家后,想陪儿子放风筝
航班:胜利号;舱位:功勋舱;登机口:凯旋门;始发站:武汉;目的地:美丽故乡;日期:抗疫胜利日……这张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特制的“限量版”纪念登机牌,是徐助伟这趟不平凡“旅程”的见证。
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的这些天,徐助伟需要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分级、病历书写、制定治疗方案等,每天都很忙碌。但当看到病人笑着康复出院,他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说到回来后最想做什么,徐助伟的愿望特别简单。“回家抱抱儿子,带他放一次风筝。”徐助伟告诉记者,每天下班打开微信,看到的都是家人满满的关心和牵挂。因为怕影响他工作,妻子从不主动打电话,只发微信,最后还会加上一句:“多休息!不用回复!”4岁的儿子也变得格外懂事,家里买了他喜欢吃的甘蔗,小宝贝还特地跟徐助伟视频连线:“爸爸你快点回来吧,我把甘蔗都给你留着,等你一起吃!爸爸加油!”孩子稚嫩的声音流露着对爸爸满满的想念。
“早上给老婆打电话说了回来的消息,她很激动。”徐助伟说,这次回来一定好好陪陪老婆,带儿子去山边踏青放风筝,享受一家人团聚的幸福。(图片由绵竹医疗队提供)
责任编辑:张婧丹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